宋伟:美国和平崛起只是因为运气太好?
2018-03-09 10:40:07
  • 0
  • 0
  • 2

来源:一枚石头

自近代以来,到目前为止,美国是唯一一个以和平方式获得霸权地位的国家。相比美国,法国、沙俄等国家崛起的时间更早一些,但是它们都与英国之间爆发过争霸战争,并以失败而告终。崛起包括两个方面:力量的上升和地位的上升。因此,在19世纪,法国、沙俄等一直想要获得欧洲霸权,而英国则希望欧洲大陆是一种势力均衡的局面。最有可能获得欧洲霸权的是拿破仑,但是其努力也被英国组织的七次反法同盟所击败。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如果新兴大国没有主导所在的地区或者主导世界,那么还算是崛起吗?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我在接下来有关美国崛起的探讨中还会涉及到。本文的看法是,崛起当然意味着地位的上升,即成为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国家,但崛起是一个过程,首先是实力的上升或者说崛起。和平崛起,最根本的特质在于,通过和平发展超越霸权国,成为至少与霸权国相匹敌的力量、成为世界体系中的一极(最强大国家俱乐部的一员)。从这个角度来说,法国、沙俄的崛起从一开始就走错了方向,因为它们在实力上升的同时急于谋求地位的上升,急于统治欧洲大陆或者与英国争夺势力范围。

崛起的过程中发生了与霸权国的战争,只是意味着这不是和平崛起,但并不是说其战争失败,这些国家就崛起失败了,它们仍然在崛起的路上。崛起失败的标准是彻底沦为二流国家,例如拿破仑战争后的奥地利。尽管奥地利是拿破仑战争的战胜国,但是它元气大伤,与法国、沙俄已经不再是同一层级的强国。而法国、德国的崛起失败时间点应该是在二战结束,即美国和苏联成为世界最强大的两极之时。从近代以来,一直到二战结束,法国、德国和沙俄一直属于崛起国家。今天的德国、日本,仍然在崛起的路上。

和平崛起未必能够成功,战争崛起一般很难成功。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和平崛起的经验,确实是十分独特和有益的。

一、美国和平崛起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崛起是一个过程,崛起首先是力量的上升,而实力崛起的标志则是成为与霸权国力量相匹敌甚至超越霸权国的强国。在这个过程中,地位的上升应该是附带性的、也是终极性的,而不是优先的目标。美国的崛起历程非常生动地表明了这一点。

1775年开始,英属北美殖民地爆发了要求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成功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并于1789年建立了真正的联邦制国家,外交、国防和州际贸易的权力都收归到一个全国性的政府,统一的国内大市场开始形成。从19世纪初开始,工业革命开始席卷全国,涌现出许多的发明成果,如轧棉机、缝纫机、拖拉机和轮船等,特别是采用和推广机器零件的标准化生产方式,大大促进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同时,以铁路建设为核心的交通运输蓬勃发展。1830年,美国建成了第一条铁路,政府对铁路建设提供了巨大的投入。到1860年,美国的铁路运营里程已经接近5万公里,工业产值超过法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到了1890年,美国的工业制造业产值超过了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但是经济总量还没有超过英国。

因此,到1890的时候,考虑到人口总量、国土面积和工业制造业总量,至少可以说美国已经初步达到了与英国相匹敌的地位,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已经崛起了。但是崛起的任务还没有最终完成,原因在于,美国的军事力量仍然相对弱小,也没有获得相应的国际地位。美国海军的建设才刚刚开始,此时的美国海军还没有一艘战列舰,英国海军仍然统治着太平洋和西大西洋。尽管美国在1823年时提出了“门罗主义”,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反对欧洲列强干涉美洲独立国家的内部事务,但事实上这只沦为一个口号。当时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远不及欧洲其他列强。

一战结束后,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十四点计划”,国际联盟得以建立,但是美国国会却没有批准签字,导致此时美国,虽然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第一经济强国,却仍然置身于主要国际舞台之外,重新返回到孤立主义。当然,这并不是说美国完全不参与国际事务。到了1922年2月,美、英、日、法、意5国签订《关于限制海军军备的条约》,即《五国条约》,规定美、英、日、法、意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为5:5:3:1. 75:1.75。美国海军从此与英国海军获得了一样的地位,英国的海上霸权开始丧失。但此时,英国人和美国人都已经把对方的全球影响力和资产看作是自己的资产,英美特殊关系已经形成。

美国地位上升或者说地位崛起的最终完成,是到了1947年,当时,英国政府照会美国国务院,希望美国取代自己向希腊、土耳其继续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并且从希腊、土耳其撤军。“杜鲁门主义”随之出台,美国国会拨款援助希、土。这一事件,标志着两国霸权地位完成了最终的和平转移。从1890年,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工业国,到1947年,美国从英国手中接过所谓霸权地位,大约用了六十年的时间。这六十年,是美国从实力上升到地位上升的过程。

二、美国和平崛起只是因为运气好?

就如学界常常谈到的“修昔底德陷阱”所认为的,实力上升的过程确实蕴藏着许多风险,而最大的风险就是霸权国担心自己的安全和权力受到挑战,可能组成一个遏制性的同盟,甚至是对挑战者发起先发制人的攻击。但是,美国和英国关系的改善,恰恰是在两国实力差距显著接近的时期实现的,这不能不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事实上,美国和英国曾经在超过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是兵戎相见的敌人,甚至美国社会一度患有所谓的“恐英症”。独立战争之后不久,双方在1812年又陷入了一场战争,起因是英国海军为了封锁拿破仑法国而干涉美国的海上贸易。英国军队攻占了华盛顿、焚烧了白宫。双方围绕着边界争端、捕鱼权等问题导致关系一直紧张,而英国在美国内战中支持南方,试图通过分裂美国来增强自己在北美大陆的地位。一直到1890年,双方的紧张关系依旧不减。此时,德国首相俾斯麦辞职,而英德关系仍然良好,英国在同沙俄、法国的殖民地争端中需要德国的支持。如果仅仅从霸权竞争的角度来说,美国对英国的威胁一点也不逊色于德国。况且,从历史关系来说,英德关系要远远好于英美关系。

从1890年到1904年英法协约的形成,英国的对外政策中,德国成为了挑战者,而美国在全世界影响力的增长和殖民地的增加,却被视为对英国有利的事情。伦敦的《泰晤士报》(TheTimes)在看待美国吞并菲律宾时评论说,“我们的态度是处之泰然、实际上是满意的。我们只能说,当我们把在菲律宾的美国人作为我们在远东有着最强大共同利益联系的亲戚和盟友来欢迎时,其他任何强国获得这一群岛将会引发我们十分不同的态度。”究竟什么因素,促成了美国的和平崛起呢?

许多人首先就会想到地缘因素的影响。的确,从地理距离的角度来说,英国肯定更紧张欧洲大陆的安全威胁,而因为相隔大洋的原因,不太可能想象美国会直接进攻英国本土。事实上,美国也确实在1812年发动了侵略加拿大的战争(即英美战争),既是为了扩大版图,也是为了阻止英国人通过加拿大支援印第安人部落。但是,英美战争的结果是美国放弃了对加拿大的领土要求。但是,地理位置的差异并不意味着,一定是德国而不是美国成为英国的敌人。原因在于,美国同样有能力对英国构成核心利益上的威胁。

英国霸权的核心利益是英国的海军优势和一系列重要的自治领或者殖民地。这两者共同支撑了英国的海上霸权和经济霸权。如果美国大力发展海军、争夺海上霸权,或者争夺对英国具有战略意义的海上据点和殖民地、自治领,那么美国一样会成为英国的主要敌人。19世纪90年代前,美国海军首要的关注点是沿海防御和商业保护,事实上是拱手将海军优势送给了英国。1899年12月,在一次有关英国在北美和西印度相对实力的检讨中,英国海军部提醒英国内阁说,“我们的舰队在1889年时要胜过美国的舰队,但到了1899年,也就是现在,我们的舰队已经被美国大大超越了。”但是,这是局部的对比,而且此时英美之间的关系已经和解了。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地缘政治结构很重要,但是国家的战略选择也很重要。比如,德国花费了巨大的资源进行海军军备竞赛,最终在一战中却没有派上用场,反而让自己成为了英国的主要敌人,真可谓是得不偿失。

还有的人指出,之所以美国没有成为英国的主要打压对象,是因为恰好这一时期德国犯了严重的错误。是的,正如以上所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错误决策,是把德国变成英国主要对手的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国的和平崛起只是因为运气好。事实上,十九世纪末的英国确实面临着许多艰难的选择,但它并不是没有选择;甚至威廉德国在1892年法俄同盟形成后已经感受到巨大的压力,数次寻求与英国结盟(当然,威廉德国的做法仍然是愚蠢和短视的,并没有表现出真正的诚意)。

英国的选择之一就是1902年英日同盟的建立。英国人确实深刻感受到资源的紧张。不论是在中东、地中海,还是在东亚,以及大西洋地区,强大无比的英国海军捉襟见肘。但是,英日同盟的建立是不利于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和地位上升的。英国后来也选择了与法国和沙俄的和解。换句话说,并不是因为德国的愚蠢,美国就可以高枕无忧地扩张或者损害英国的利益,美国就一定能实现所谓的和平崛起。事实上,正如前面提到的,1890年的时候,英德关系远好于英美关系。从1890年到1904年,在英国逐步明确把德国作为主要对手的这十五年间,英美关系仍然是处在一个危险时期。而在这一时期,英美实力差距飞速缩小,两国之间历史上龃龉颇多。但恰恰是在这一时期,通过英美的共同努力,两国之间反而逐步建立了所谓的“英美特殊关系”。

三、美国成功的关键在于明智的战略选择

面临着类似的国际政治环境,为何德国成了“脆弱的崛起”,而美国则成功实现了崛起的最终目标——获得全球霸权地位,而且这种获得是老霸主主动拱手相送的呢?这里面的核心就是明智的战略选择。

首先,美国在崛起的过程中关注的焦点是努力发展自己,而不是势力范围或者“谁当领导”。美国政治家们很早就认识到,欧洲大陆的权力政治消耗了大量的国力,也不利于人民的幸福,从而主张孤立主义。孤立主义虽然意味着限制了美国的影响力,但是也为美国的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而国际关系最终是要以实力来说话的。因此,在二战结束以前的大多数时间里,英国人忙着当领导、提供公共产品(如打击海盗),美国人则埋头赚钱。之所以出现方面的差异,可能与所谓的新大陆与旧大陆的差异有关。在欧洲大陆,包括英国,掌握权力仍然是政治生活的核心;而在美国,保障自由成为了政治生活的核心,对权力的警惕、掌权者所受到的限制,使得权力的重要性下降了。统治他人未必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从实力崛起到接过霸权地位,美国耐心地等待了六十年的时间。

其次,美国在崛起的过程中认识到,英国所建立的自由国际经济秩序对它是有利的,它完全没有必要去成为一个挑战者。自由开放的国际经济体系,给蓬勃发展的美国提供了无限广阔的世界市场。因此,美国并不在乎所谓的势力范围;而对于英国来说,它长期以来也是倡导开放的体系,这有利于它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而不是热衷于占领殖民地。在国际秩序这一点上,英国和美国之间表现出深刻的一致,而这种一致导致它们不存在根本性的冲突。英国人维护海洋安全而占领了许多的战略据点,对美国来说,这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在中国,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也得到了英国的支持。相应地,英美两国之间也不存在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矛盾。而德国、法国、沙俄等,由于国内政治、经济的问题,或多或少在19世纪后期转向了保护主义。

这里需要补充的一点是,经济相互依赖的确促进了英美之间的特殊关系,但是重点是在于双方因此而形成广泛的人文交流,并不是经济相互依赖所带来的共同利益。十九世纪末,美国则是英国投资的最大接受者,二十世纪早期,英国的海外资产大约20%位于美国。事实上,从1890年到1898年,英国向美国的出口占美国总进口的比重从23.6%下降到了17.7%。到1905年,这一数字进一步下降到了16%。从1890年到1898年,美国向英国的出口占美国总出口的比重从52.2%下降到了43.9%。到1905年,这一数字进一步下降到了34.4%。

在一个自由开放的国际体系中,导致英美走向和解与特殊关系的,是两个开放社会之间日渐深入的人文交流,两个社会之间逐步消除了过去的敌意,对共同性的认知日益加强。1899年,罗斯福承认,“我也是那些对英国改变心意的人之一……我从根本上感到,所有讲英语的民族在政治和社会理想、政府体系、市民和国内道德体系方面比起任何其他民族来说都要接近得多……我真诚地希望英语民族之间不要出现一点点的裂痕。” 到了20世纪初,华盛顿有着一种“十分普遍和牢固的感觉,即英帝国的衰落在任何理性的美国人看来只会是美国的一场灾难。”到1901年,美国海军不再是英国海军部考量两强标准(two-power standard)的一个因素。所谓两强标准,是指英国需要维持超过排在其后的两支最强海军力量之和的战舰优势。

最后一点,但同样重要的一点是,美国充分认识到霸权国的重要性,没有试图去利用英国的弱点获得某些方面的利益,而是表现出自己的诚意。十九世纪末的英国,的确是处于捉襟见肘、风雨飘摇之中。雄心勃勃的德国,希望获得“阳光下的地盘”,虽然对英国仍有畏惧但已经缺乏尊重。但是,英国仍然是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拥有3000万平方公里的自治领和殖民地,以及无可匹敌的海军。与德国不同,在英国释放善意之后,美国很快给予了有诚意的回应。例如,当英国同意美国仲裁委内瑞拉和英属圭亚那的领土争端之后,美国欣然接受了有利于英国一方的仲裁结果;尽管国会和公众支持南非的布尔人,麦金莱当局悄悄地支持英国人镇压起义的努力,向英国出口军需品,美国银行家的贷款帮助英国人应对战争的开支成本,这些都赢得了英国的信任、促成了英美特殊关系的出现。

五分钟,看懂美国崛起之路

来源:新浪微博

美国为什么能够崛起?

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挑几个重点来讲。

第一,美国的土地数量质量很好。

北美洲曾是英国殖民地,那时候以小农经济居多。美国可耕地面积排世界第一,由于土地质量好,而且美国人少,一个农民就可以分到上千亩土地。

相比之下,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却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10个中国农民的土地加起来都没有一个美国农民的土地多。

按这水平,美国农民顿顿吃龙虾都能存不少口粮。于是,剩余下的产品就可以用于交换。

所以,北美洲这块地皮质量很好,它也成为了商品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第二,美国的地理位置很好。

美国的位置相当不错,一面是大西洋,一面是太平洋,相对于欧洲和亚洲来说,他就是一个巨大的世外桃源。

第三,美国开国总统很好。

在美国独立战争胜利以后,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在国内实行“孤立主义”,让美国躲避了两次世界大战。

什么是孤立主义?

孤立主义,说白了,就是我只赚钱,打架斗殴的事我不参合

你可能会把“孤立主义”跟中国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联系在一起。

其实这两个概念是不一样的。

旧中国的“闭关锁国”是把自己关在家里,既不想赚别人的钱,也不让别人赚自己的钱。结果欧洲列强就采取了简单而粗暴的一招:不开门?扁你!

而美国的“孤立主义”则不同!乔治华盛顿实行的“孤立主义”,就是为了闭免美国卷入大国之间的战争。

为什么美国在关键时候怂了?

对于刚刚独立的美国来讲,要比拳头硬,要比胳膊粗,它还排不上号。

为此,华盛顿还做过一件很不仗义的事情。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曾经倾家荡产支持美国,就算路易老爷子没钱了,也会拼命从其它国家借钱给美国。

这,简直就是真爱!

后来,美国独立了,这回该路易十六倒霉了,借了一屁股债,得罪了一堆强悍的国家,当欧洲各国群殴路易十六的时候,华盛顿表示:我们中立!

听罢此话,路易十六泪流满面,只觉世间没有真爱了。

最终,法国经济崩溃,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

华盛顿虽然不仗义,但美国确实需要装一段时间的“孙子”。

因为在“一战”之前,欧洲的实力是远超美国之上的。美国就算想帮忙,顶多也就是多了一堆炮灰。欧洲很有可能卷土重来,再殖民一次北美洲,那时候美国将得不偿失。

美国抓了一把臭牌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来临,美国工业产值一跃成为世界第一。

中国有句古话:钱包一鼓,嗓门就粗。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进入到了帝国主义阶段。这时候要想赚钱,资本输出就成了美国的迫切需求。

可是……

地球就这么大,殖民地已经被瓜分得差不多了。

这就好比打牌,美国抓了一把臭牌,全是凑不上对的,而英国和法国却抓了一把好牌,全是顺子、对子,还有几个像模像样的“飞机”,就等着出牌“炸”了。

你要是打牌的人,抓到美国那副牌,你还想打吗?

美国极其想重新洗牌,重新构建一个以它为核心的世界轶序。

按说,美国才是最有可能发动世界大战的国家,然而,还有一哥们比美国抓的牌更烂,它就是德国

德国从1871年之后才开始正儿八经的发展,机器工业也在突飞猛进。和美国一样,德国也属于后来居上者,可是德国发现,这个世界已经被英国、法国这几个提前发育的家伙抢光了。

德国土地少,海域面积小,国内市场已经不足以满足工业发展的需求;而美国国土面积大,美国还可以先解决自己内部的市场需求,再来寻求海外市场。相对来说,美国还不算太惨。

德国终于还是忍不住了,首先发动了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欧洲是“一战”主战场,各国开始轮番上阵,你揍我,我揍你。

美国在大洋彼岸喊:“打,使劲打!”边喊还边卖东西,军火、粮食、衣食住行什么都卖。

“一战”打到第三年,英、法、德都打不动了,俄国也宣布退出一战,而美国却赚得盆满钵满。

“关键先生”被人给涮了

1917年4月,美国以德国“无限制潜艇战”为由介入一战。

憋了三年,美国终于闪亮登场,用历史书上的话来说,它“在最恰当的时候踢进了最关键的一个球”。

“一战”最终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还产生了所谓的“世界三巨头”。

三巨头分别是: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还有美国那位“蠢得天真、傻得可爱”的总统威尔逊。

威尔逊本来不是搞政治的,这位同学早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当教授(后来当了校长),所以,老先生的身上总能散发出一股浓浓的学院气息。

一战的胜利,让威尔逊开始有点不淡定,在凡尔赛谈判的时候,这哥们激昂澎湃地说道:

“金融领导地位将属于我们,工业首要地位将属于我们,贸易优势将属于我们,世界上其他国家期待我们给予领导和指引……”

威尔逊同志牛逼吹大了!

这不是来谈判的,这估计是来参加诗歌朗诵大赛的。

就好比你在公司上班,突然走运拿了某个月的最高奖金,于是在办公室里大声嚷嚷:

“最高工资是属于我的,最牛业务是属于我的,最美员工还是属于我的,公司每一个人都在期待着我的领导……”

我保证不出3秒钟一定有人拿板砖拍死你。

在三大巨头里面,威尔逊最单纯,最蠢蛋。而另外两位,则是出了名的外交老油条,他们怎么可能让威尔逊在凡尔赛耀武扬威?

在谈判席上,威尔逊被两位“老油条”涮得一楞一楞的。

既然威尔逊是来搞诗歌朗诵,那敢情好办,给威尔逊同志颁发奖杯,以此鼓励!

最后,威尔逊总统确实拿到了奖杯:诺贝尔和平奖。

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谈判之后,威尔逊带回美国的,也就只有这个奖杯!

美国试图建立“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努力,最终以失败告终。这次失利,让美国再一次进入“孤立主义”。

罗斯福才是真正的“关键先生”

1920年代-30年代,美国正处于经济大萧条期间,大量工厂倒闭、工人失业。

1933年,罗斯福打败对手胡佛,成为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上台之后,推进新政,大搞经济。

那些挽救美国经济危机的过程,我个人觉得比较枯燥,于是决定不讲(如果大家有兴趣,娘子再专门写一篇“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之所以被称为“关键先生”,并不只是搞经济,重点是罗斯福遇到了“二战”,在二战爆发时期,他把“一战”时的优秀传统继承了下来,多做生意少惹祸。等其他国家都打得差不多了,他再跑出来,先抽日本一大嘴巴,再抽德国一大嘴巴,这俩家伙基本就怂了。

美国通过插手亚非欧三大洲的战争,确立了其在全球的军事影响力。罗斯福也顺利成为二战后的“三巨头”之一。

这回,估计没人敢涮罗斯福了吧。

二战结束后,黄金储备的四分之三都在落在了美国手里,使他一下子成为世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和债权国,而曾经牛气冲天的欧洲世界则欠了一屁股债。

从此,美元变成了世界金融体系的流通货币。由于大量的人才涌入美国,也让美国的科技成果成为世界第一。几百年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局面宣告结束,世界资本主义的重心转移到美国。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