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凤祝
来源:第一哲学
巴黎骚乱及其周边城市的连动之势,再次触动了欧洲各大城市的神经。移民问题,失业问题,种族歧视,文化冲突,福利制度,贫富差距,社会不公,诸多社会问题盘根错节,成为一道无法解答的城市难题。在中国,农民工问题同样使城市的发展如履薄冰。
一、城市问题
曼努埃尔·卡斯特利斯(Manuel Castells,1942-)是新城市社会学的代表人物。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作为西方学生运动的中心城市之一,巴黎成为新城市社会学的理论中心。针对当时西方城市中出现的冲突与危机,卡斯特利斯于1973年在巴黎出版了《城市问题》一书。他指出,现代城市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和交换中心,而是劳动力再生产和集体性消费过程的中心。
卡斯特利斯认为现代城市具有与以往不同的功能。他对传统的城市进化论和常识决定论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他认为,正是由于国家提供社会福利,资本主义才能继续生存下去,城市才没有走向消亡,而是获得新生。城市劳动力的再生产,是一种集体化和社会化的过程,也是形成集体性消费的过程。要促使劳动力的再生产,必须依赖国家的干预,保障劳工的身体健康,即给劳工提供一定的医疗保障、社会福利、教育、技能培训和休闲活动。但是,对于上述社会服务性设施的投资,除了在施工阶段,承包商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润,在投入消费使用后,投资者不会获得任何经济收益。这些设施,是一种集体性消费的设施,不为任何个人专有,也不可能被任何个人独自消费。国家当然也可以利用这些设施,诸如学校、医院、公园和道路等进行盈利,但是这种做法将会给劳动力的再生产带来破坏性的后果。
在《城市问题》一书中,卡斯特利斯指出,城市不能用政治和文化理念来界定,只能用经济实体来界定。城市是一个总体性系统的微观世界。这一总体性的系统由三个社会平台构成:政治、文化和经济。政治和文化属于意识形态的平台。经济是唯一的社会实体。社会经济单元与城市空间单元的相遇与相互作用,是城市结构和重组的基础,也是决定城市某些特殊功能的因素。
卡斯特利斯认为,资本主义城市无法作为一个政治实体来进行研究。因为政治决策存在着任意性。在不同的决策过程中,有许多隐蔽而不为人知的因素,所以城市不可能成为政治平台上的一个研究对象。文化在城市中没有占据独特的空间,也没有独特的功能,因此不存在所谓独特的城市文化。所谓的城市文化只不过是资本主义工业化和现代社会理性化的一种表述。城市研究的对象只能着重于对经济体系的研究,即马克思学说中有关生产、消费和交换等环节的研究。
二、信息时代的信息城市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卡斯特利斯相继推出了“信息时代三部曲”,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城市空间概念,即流动空间(space of flows)和地域空间(space of places)。
空间,只有在事物“定在”后,才开始产生一定的作用。但是人却可以随时改变这种“定在”的空间位置,使空间失去其本来已拥有的作用。“定在”使事物获得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在一定的空间中才能得到显示及其“在场”(Dasein)的“存在”(Sein)。“在场”显示了事物存在的关系的总和,“不在场”代表着事物的消逝。
流动空间赋予“在场”(Dasein)新的“存在”(Sein)理念。“在场”已无需是事物真实的“在场”,而真正成为意识的“在场”。意识可以通过网络,不受时空的限制,直达所有的空间而“在场”,并显示和发挥其“在场”的效应。信息时代的“在场”,不受时空的限制而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存在是实体的存在,同时也是意识虚拟的实体存在。
传统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信息活动,受到地域空间的限制。这一限制促使城市根据时空(即历史)的特点,形成某种独特的社会结构。信息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传统的时空概念,给与人一种全新生活的可能性,人们不得不重新考虑其生活的结构,新的城市概念应运而生。卡斯特利斯在传统与虚拟的空间中,引入了“流动空间”这一概念。
在《网络社会的崛起》一书中,卡斯特利斯指出城市空间正在从社区空间向电缆网络空间转变。空间是时间的凝结,是社会在人的意识中的表达。社会的凝聚以时空为表达。在传统社会,空间以社区来划分,在信息时代,社会空间通过网络意识虚拟的空间来界定。人生活的社区空间,逐渐转向虚拟的意识空间。这种社会空间的转型,取决于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型能源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使人际交流摆脱传统空间的束缚。现在,人们可以利用网络,不受具体时空的限制,进行交流、娱乐、学习、研究、决策或从事经营活动。某种意义上,传统的社区管理模式和管理人员可以因此简化,即减轻众多科层管理人员给社会带来的负担。卡斯特利斯认为,信息时代将导致官僚阶层统治的终结。
三、超级城市
按照卡斯特利斯的理论,全球化将促使世界各地的大城市向超级城市(Mega-Staedte)转型。一个超级城市的人口将达到四千万甚至五千万。超级城市不在于大,而在于其各种功能的吸引力。超级城市将是各种功能的综合体。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今天,经济运作始终是城市的一个主要功能,但不是唯一的功能。
卡斯特利斯预测,未来中国将以香港、澳门、深圳、珠海、广州、肇庆、惠州这一三角地带为核心,与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城镇村落连接起来,形成中国的第一个超级城市。现代通讯网络的发展,使这一预期成为可能。根据卡斯特利斯的理论,超级城市的形成,并不是将城市开放,让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而是立足现有的发展,将某一区域内的诸多城市连接起来,使这一区域具备更多的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要将这些城市结为一体,主要是发展通讯网络、交通网络,拓展新能源,开发当地资源,尽可能地就地取材,供应超级城市内大部分生产所需的原料和能源,而不依赖于外地的原料和能源供应。诺贝尔奖得主赫尔曼·舍尔(Hermann Scheer)在《阳光经济》一书中,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舍尔强调就地取材,应用本地原料建立非中心化能源供应的可能性,特别是风能和太阳能,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同空气一样,无需支付原材料和资源费用。这种做法同时可以遏制农业的衰退。至于技术上的维修,品质的控制与管理,可以借助信息网络来实现。这种网络城市的发展战略同样可以解决落后地区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
2005年12月10日,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