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宙:安卓已老,新颠覆者可能弃用Linux?
2019-05-26 09:52:44
  • 0
  • 0
  • 0

来源: 科技杂谈

【摘要】未来的智能手机,一定要特别注重这三个方向。

2016年是中国品牌手机大发展的一年。作为一个曾长期在信息与通信行业工作的人,我对此事感到特别欣慰。

以前经常有国外记者问我用的是什么手机,我说我用的手机不止一个。他们说,那能不能把你正在用的手机的品牌都告诉我们。跟大家一样,那些年我用过的手机品牌也是不断变化的,有摩托罗拉、诺基亚、黑莓、苹果、三星 …...这些手机几乎都是在中国制造的,但都是外国的品牌。一直盼望能用上中国品牌的好手机。

最近这些年,情况发生了快速的变化,不仅我自己用上了中国品牌的手机,连许多国际友人也用上了中国品牌的手机。2016年6月,我去天津参加夏季达沃斯论坛,见到了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教授。他兴奋地告诉我,他也在用中国品牌的手机,很好用。我听后,觉得格外高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品牌手机的崛起,不是靠一个厂家或两个厂家的异军突起,中国品牌手机形成了多厂家,多品牌的群体,在你追我赶中集体壮大。除了这些厂家的自身努力拼搏以外,中国品牌手机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强大的手机制造业。我国的手机制造业从组装和代工起步,经过多年的积累,通过不断地补短板,已经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包括了技术人才资源、关键元器件、各种配套加工、研发和设计、营销渠道等等。

全世界80%以上的手机在中国制造。尽管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 面临制造业转移的压力,2015年在中国制造的手机为18亿部,比前一年增长7.8%;2016年1-9月,中国制造的手机15亿部,比2015年同期又增长17.6%。我们一定要珍惜这种来自不易的成果,共同维护好这个产业生态系统,充分发挥这个生态系统的作用。

记得几年前,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一次访谈节目中,雷军问我怎么看小米。我说了两点,第一,手机是个消费品,品牌非常重要,中国的手机市场那么大,我们一直希望出现中国品牌的手机,小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用互联网的方式建立起一个家喻户晓的手机品牌,非常值得赞赏;第二,有了一个好的品牌,还应有更高的目标,期待着能够推出新的划时代手机。

智能手机制造的神秘感已经被彻底打破了。由于智能手机制造的供应链体系已经相当成熟,使得进入智能手机制造业的门槛变得很低。制造商们都希望在智能手机上有所创新,但是难度很大,目前只能从外观色彩、机身厚度、照相镜头的配置等方面来体现差异化。有一个制造商跟我说,那么多手机制造商,他们用的是同样的操作系统,同样的芯片,同样的元器件,甚至同一个代工厂,很难做出与众不同的手机。

可以肯定地说,手机发展之路还远没有到头,手机还是要更新换代的。大家都期待着新的划时代手机能够由我们中国的厂商推出。我们有那么大的手机市场,我们有那么强的手机制造业,手机创新的前景无量。

我多次向厂家建议,未来新的智能手机应特别注重三个方向。

第一是折叠式显示屏。手机显示屏可折叠,将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合二而一,大家都翘首以待,可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我每次参观制造手机显示屏的企业,企业领导人总是滔滔不绝地向介绍LCD面板已经升级到8.5代了,OLED产品也马上要出来了。我觉得,这些都很好,但我更期待的是折叠式显示屏的商用化。

第二是穿戴式设备。穿戴式设备已经发展多年了,但始终没有出现旗舰型的产品。

第三是高性能电池。现在,研发电动汽车的高性能产品特别热,其实手机高性能电池的需求也很大,由于手机电池的体积非常小,研发的难度更大。现在大家把高性能手机电池的希望都寄托在石墨烯上,等待着充电时间短、续航时间长的高性能电池早日问世。

5G快来了,5G的三个应用场景几乎都与物联网应用相关,我认为未来智能手机的发展方向还要再增加一项:物联网应用。手机应该成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互相连接的遥控器。

尽管我国的手机制造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这个系统仍然存在短板。操作系统、半导体芯片制造和技术专利就是明显的短板。今天,当我们说要补短板的时候,要把目标瞄准最先进的技术,如果老是跟在别人后面追赶,当我们赶上的时候,别人又有了新的技术,又会产生了新的短板。

我多次呼吁要重视研发新的手机操作系统。今天我们研发操作系统,一定不能走过去的老路。

这几年,国际上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手机操作系统,如泰泽(Tizen)、火狐(Firefox OS)、乌班图(Ubuntu)、旗鱼(Sailfish),但是这些新的操作系统一直没有起色。每次国际电信展,这些操作系统的开发者都会在一些不起眼的地方摆设小小的展台,有的还展示了他们的手机,我每次参观电信展,不管费多大的劲,我都要找到这些展台一家一家地参观,令人失望的是这些展台越做越小,就像它们在业界的影响力一样。

共同的原因是,这几家新的操作系统都是以Linux为内核开发的,可以想象,这样是很难超越同样以Linux为内核的安卓(Android)系统的。

从目前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看,大部分手机都采用了安卓系统。安卓使用的内核是Linux,这是PC时代的产物。Linux起源于1991年,在1994年就正式发布了Linux 1.0版。

在智能手机发展初期,业内都认为智能手机对于操作系统的内核的要求与当年的计算机并无根本的变化,所以,手机操作系统一直延用了原有的PC机操作系统的内核。

但是,这些年智能手机的应用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需要与大量的GPS,传感器一类的新设备打交道,进行实时处理。这些新设备对时限的要求很高,到了5G时代,时延的标准甚至要低于1毫秒了。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操作系统内核就会显得难以适应了。

此外,Linux系统的代码太多,不仅影响到移动设备的灵活性,人们对其中的安全漏洞也表示担忧。因此,业内出现了要从内核开始来重建移动设备操作系统的呼声。

今天我们若要开发操作系统,一定要瞄准最新的技术目标,这样才能开发出受市场欢迎的新系统。我与许多手机制造商的领导谈过开发操作系统的事,他们的眼神告诉我,他们想说,开发操作系统,谈何容易。但是,如果要在手机发展的竞赛场上真正从追随转变为引领,这一步是一定要跨出去的。

在半导体芯片的制造技术方面,也出现了新的趋势。

多年来,芯片制造一直在朝着缩小微处理器中晶体管的尺寸的方向更新换代,成效显著,现在已经瞄准了7纳米和5纳米的产品了。但是,这条路走到今天,在制造工艺上的难度已经变得越来越大了。

于是,业界又提出了新的路径,即用新的方法来增加晶体管密度,将晶体管从水平结构转变为立体结构,形成多层电路,这种结构也可以称之为3D架构。这样做以后,摩尔定理继续有效,但实现方法从单层变成多层。事实上,存储器NAND Flash的制造,此前就已经开始走这条路了。

另一个趋势是,芯片的设计方和使用方将在芯片的制造方面有更大的话语权。这些对于我们正处于追赶阶段的半导体制造产业正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